【学术论文】浅谈传承红色文化,发扬宇一艺术精神的时代意义
作者:曹旻旻
文化艺术通常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展示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和趋向,彰显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和人文素养。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过,“艺术比历史更真实。”人类文明演进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伴随着丰富灿烂的艺术创造,记录着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与时代精神,往往比史料记载更直观丰富,也更深刻。
纵观五千年中华文明,所谓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记在《三坟》。人文之元,肇自三代,从商,周时的青铜器和《诗经》、到汉代的《乐府》与画像砖、再到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阎立本的《步撵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杜甫的《三吏三别》、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苏东坡的《赤壁赋》、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代唐寅的《溪山渔隐图》、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等等… 众多伟大的艺术作品浩如烟海,无不展示了古老中华文化在不同时代的灿烂辉煌与慷慨悲壮,彰显了中华民族博大的人文精神与艺术成就。
近代以来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苦难深重走向伟大复兴。诞生了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不仅是我们党革命历史,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的积淀和凝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现今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色文化对于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古人云 “执大像则天下往,用大音则风俗移也。”所谓行不言之教,正是以文化艺术的熏陶,给世人以启发和教育,引导社会风气,所以艺术作品正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绝佳载体。刘宇一大师多年的艺术生涯紧紧围绕着党的革命历程与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博采众家之长,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的精华,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浪漫主义风格,创作了《良宵》、《爹娘啊爹娘》、《人民万岁》、《共筑乾坤》,《奥林匹克颂》和《永远的红光》等一系列史诗巨作,以生动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百年辉煌奋斗史,展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是诠释红色文化和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艺术典范!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艺术作品的本源》里曾说道,“艺术是真理的事业,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会展开一个世界,使一切存在者显现。”刘宇一大师的作品正具有这样的力量。观众在面对大师的作品时无不动容,红色文化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和冰冷的文字,而转变一幕幕宏大的场景,一张张鲜活的面容,人们不自觉的被带入画中的世界,切身感受到革命与斗争,灾祸与福祉,耻辱与胜利,伟大与崇高。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历史性民族在这个世界中显现并回归到它自身。
伟大的艺术往往源自伟大的心灵,刘宇一大师的艺术精神,我认为可以用一个“诚”来概括。《中庸》有云“至诚如神!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大师正是以对艺术,对党和国家无限热爱的至诚之心,不断开拓进取,超越自我,才创造出这样辉煌的艺术成就。
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同时也伴随着思想的混乱,各种现代艺术思潮的涌入,解构着一切原有的价值观念,黑格尔曾在《美学讲演录》里提出这样几个命题,“我们诚然可以希望艺术还将会蒸蒸日上,并使自身完善起来,但艺术形式已不再是精神的最高需要了”。“从它的最高职能来说,艺术对我们现代人已经是过去的事了。”现在看来,黑格尔一百多年前的判词尚无定论,因为我们的时代依然有刘宇一先生这位浪漫主义大师,他的艺作品依然展现了艺术的最高职能,即真理的显现。我认为,新时代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承,新时代中国艺术的发展,需要发扬宇一艺术精神!